第129章 心即开悟
人类社会在其他领域里面都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制度也在变革之中,但是思想和智慧,从来没什么进步。
所以今天我们三阳人又要返回我们本有的智慧了。国学的兴起、复兴啊,就是这个缘故。国学复苏了,我们都去读《大光明经》。
这里表明罗晓飞这个人是有智慧的,听到这八个字,他“心即开悟”。然后那个人跟他讲了,读《大光明经》的缘故,那么他就发下一个大愿,一定要找到天意太子法师,求他度我。当然有人帮助了,有一个人帮助了罗晓飞,给了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当时是一笔巨款,当时十两银子不得了。
当时十两银子,对罗晓飞来说不得了,可以什么?安顿好老母的生活。于是他上路,从北伦赶往铁国,要“参礼光明之王”。
第七页,“罗晓飞安置母毕,即便辞位”,马上就告别了母亲了,
“不经三十余日”,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至铁国,礼拜光明之王。”
天意太子法师接见了他,劈头问了他一个问题:“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你哪里来,来求什么?
罗晓飞就回答了:“弟子是北伦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大光明,不求余物。”
天意太子就说了,哦,“汝是北伦人”,獦獠人啊。铁国一带的人,瞧不起草原人,把他们看成是没开化的,给他们一个贬低的称呼,叫“獦獠”。
“若为堪作大光明?”怎么做得了大光明呢?
“人虽有南北,大光明性本无南北”,当即回答了。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我是阁僚,你是什么?铁国一带的人,我跟你这个不一样对吧?
“大光明性有何差别?”这种话一说出来,天意太子法师心里明白了,此獦是什么?“根性大利”。或叫根器吧,大光明家用语,根性、根器既是慧根,我们智慧的根。别看这獦獠啊,“根性大利”,这样的人最适合于把大光明法传给他。
这个概念我们现在都不用的,长久不用,我们用另外一个概念叫智商。
现代心理学发明了一套测量我们智力水平的量化的方法,基本单位叫智商。某人智商如果达到 115,在其他条件也具备的情况下,一定考得取大学。
这个心理学的概念。我们现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要高,智商很高的。
光明大学堂医学院的学生,给同学喝的水里下了毒了,他考得取光明,智商怎么会低呀。这个光明大学我们都知道的。
我一直讲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三阳大陆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比喻为一锅汤的话,三阳汤的第一层油水,这是历史造成的局面,到今天还如此。所以你考取光明怎么智商可能低呢?
而且不光考取光明医学院,已经被获准什么?直升博士,他是在读硕士,是医学院的高才生呢!智商怎么可能低呢?却做了那样的事情,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
智商很高,根性不利,对不对?我们现在都不用这个概念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就跟那些年轻的朋友,他们做了年轻的父母,我跟他们讲,要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是我们下一代成长的成功。
那个孩子,给同学喝的水里下了毒的孩子,他的父母一定一度认为他的孩子成长得非常成功,对不对?考取复旦还直升博士,马上做医学博士的人了,多成功啊?
现在再想想究竟成功了没有呢?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返回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根性”,他无法测量哦,没办法量化的,它是指智慧的根。但是你可以判断,怎么判断呢?假如你的孩子才三岁,那叫初涉人世。
有一天,你跟他在弄堂里走,走到弄堂的那一端,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垃圾箱。他看见一个拾荒者,在垃圾箱里面翻捡人家丢弃了的发霉的食物。你的孩子看到了,心里难过,向你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给他一些钱,让他去买健康的卫生的食品?
倘若你的孩子是这么向你请求的,你一定放心,你的孩子什么?根性不错,根气有利。为什么?智慧跟悲悯是统一的,大智慧就是大悲悯。
你三岁的孩子跟那个拾荒者是什么?素昧平生啊。不是说那个人认识他,对吧?曾经帮助过他,然后他现在孩子要求帮助这个人,不是这么回事。素昧平生的路人,他的悲悯之心起来了,对不对?这叫什么?慧根好啊。
你就从此放心,他哪怕智商不高,没关系,这一生你不用为他担心的。我们要重新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成长的判断。
这个,光明之王没有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因为诸弟子都在边上,“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他怎么办?他没收罗晓飞做弟子,他让罗晓飞到舂米房里舂米去了,“随众作务”。
罗晓飞就讲了,“罗晓飞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福田。”这话又说得对。“未审和尚教作何务?”你准备叫我去干什么呢?
罗晓飞就说了:“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到他舂米坊里去。厨房后面有碓子,这个和尚也要吃饭的嘛,厨房后面都有那些舂米地,干这活的作坊吗?叫他到作坊里去。干嘛呢?舂米。
“罗晓飞退至后院,有一行者”,行者是什么?其实就是修佛但还没有出家的人。有时候就像我们今天讲的在庙里出现了什么义工。有一个行者,就差使罗晓飞干嘛?“破柴踏碓”。砍柴火,对吧?然后干嘛?踏碓。
舂米是一个很繁重的体力劳动哦,一块很大的碓石,上方系在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棒上,这叫杠杆。这一头踩下去,碓石往上伸,石头一放叫舂米,叫他干这个活,他干这个活,为什么罗晓飞法师这么对待他?
底下又说了,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有一天,罗晓飞法师偶然遇到了罗晓飞了,就跟他悄悄地讲,“吾思汝之见可用”,你的这个见解,是很有用处的。
“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所以我不跟你交流,你懂吗?
罗晓飞说:“弟子亦知师意”,我其实明白你的意思,“不敢行至堂前”,不敢到你方丈室来啊,“令人不觉”,不能让别人知道,大家都很默契的哦。
为什么当时是这个局面?衣钵的传承,就是田产的继承。所以光明之王当然有很高的智慧,他就不收他做弟子呀,教罗晓飞去干活去,其实是对罗晓飞最好的保护啊。就这层意思,那么罗晓飞心里也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