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抢功
太平镇拿下了。
这里的太平军已经被强攻了三次,已经是强弩之末。
他们号称二十万,实际上能打的就几千人,围攻了建宁府三十多天,早就疲态尽显。
太平镇一破,通往建宁府的道路彻底打通。
夜里,富勒兴大帐中极为热闹,他一个劲的夸功。
刘勇强渐渐感到不对劲,对方一个字都没提自己的功劳。不是他想争功,而是功劳最后会有赏赐的,头功怎么不换个千把两银子,能买一门炮了。
第二日一早,富勒兴整装待发,要全军压上。
一条船队从下游驶来,下船的是同安县其他乡勇,李云梯带着的五百人到了。
刘勇强前去迎接。
“李大人,人数不对啊?”
他看着走下船的最多三百。
“回去再说。我昨夜听见富总兵攻下了太平镇!”
“没有我的事?”
“与你有关!”
“够东西。”
刘勇强恶狠狠的骂了一句,然后将自己昨天的战果汇报了一下,还特意强调,上山前跟富勒兴请示过,对方表示只要自己轰掉了对面炮阵,就记头功。
结果富勒兴在报捷中,一个字都没提刘勇强的功劳。
李云梯黑着脸:“我会为你说明。先以大局为重。跟着进兵吧。解建宁之围要紧。”
同下乡勇排在队伍最后,当先的是八旗兵,其次是绿营兵。他们在最后,这是去抢功,此时谁最先出击谁最占便宜。
不过刚好刘勇强这里有船,太平镇一破,水路畅通无阻,短距离冲刺肯定不如,长距离行军未必比马队慢多少。
终于在靠近建宁府的地方,追上了绿营。此地已经距建宁府不足二十里,太平军在外围挖掘了长壕。
以前他们用长壕包围了建宁府,现在他们被反包围了,中心的建宁府加外围的清军,将他们包了饺子。
刘勇强看见建宁府城,知道这座城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了。府城不大,但地势不错,北面靠山,东西各有一条大的溪流,只有东面地势较为平坦。看似是一座繁华的小城,因为城外都有不少建筑,只是此时都被焚毁。
太平军面临两面夹击之势,聪明的将领自然不会置自己于死地,所以刘勇强他们赶来的时候,只看见太平军营垒上冒着黑烟,能看见他们招展的旗帜往北方退去。
援军就地在城外扎营,刘勇强跟李云梯可以进城。
建宁府知府热情款待援军。
刘勇强对这位刘知府也颇为好奇,坚守孤城0天,这种战绩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拿得出手的。为什么在名将匮乏的晚清,完全没听过这个名字。要么他早死了,要么就是才能被埋没了。
他的师爷非常健谈,在宴请众人的庆功宴上侃侃而谈,细数了他们坚守的经历。
因为有总督王懿德的预警,所以他们早有准备,城内储备了充足的粮草,饷银数万两,粮食可以吃半年。战前总督还派来了一些援军。
只是这些援军有点拉跨,太平军离城还有二十里的时候,广东陈星河司马带一千广东乡勇出城接战,结果根本扎不住营,看见敌人的阵势就逃了回来,还不敢进城怕被围。泉州梁参将带着500泉州乡勇更差,跟着陈星河一起出击,看广东人跑,直接背着包袱跑没影了,只有个人回来。本来在河溪驻防的水师,直接推倒了南雅口。一个叫吴腾起的泉州官员,也带着500乡勇,晚上翻城墙跑了,跟着跑的绿营府兵标兵不计其数。
开战前城中有守军三千,一夜过去只剩下一千了。
在师爷嘴里,一开战建宁府就陷入绝境,将所有人的兴致都勾了起来。
“此时刘太守临危不乱,聚集武于城楼。令马协领、禄参将、闽游记、易守备分守城门。杨霞嶙、杜志黑两位县丞巡防街道。令建安尉孙瑞林、瓯宁尉黄鼎、府学教授黄严超等偕团局总绅蒋孝廉劝谕民人助官固守。又有孝义坊武生杨振臂一呼,应召者四百……”
师爷念过的一个个名字,都在庆功宴上,立刻站起来谦卑的拱手,实则相当得意。
刘知府则安静的小酌,仿佛毫不在意,实则比谁都得意。
这些应该就是这座府城的头面人物了。
只是官职名称刘勇强不太熟悉,悄悄询问:“李大人。太守是什么?”
“就是知府的雅称。”
“那孝廉?”
“就是举人!”
师爷继续着:“太守嘉奖,每丁给给器械一,日给银一钱,米一升,应者云集,得四千余人。”
听到这里,刘勇强觉得这位同姓的刘知府不止勇敢,还挺有脑子,懂得当机立断,打开府临时招人,组织起来的城市街坊乡勇算是一支城市自卫队了吧。
“当于城垛编列数字,壮丁分作两班分守。我建宁府城楼二十四座,窝铺七十六座,女墙三千一百三十八座,城门八座,无一没有坚守之人……”
听到师爷报出这些详细的数字,刘勇强才确信这位刘知府确实很懂管理,将所有人都安排在了固定的岗位上,还有轮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