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高手(第2/4 页)
提起兵器,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本阿弥家族。不过,武藏仍无法将眼前的男子与赫赫有名的本阿弥光悦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对母子的确出身显赫,但武藏与他们是在草原中偶遇,所以觉得对方和普通人没有两样。并且,光悦那种和蔼可亲的态度,也让武藏颇为感动。
妙秀一边煮水,一边问儿子:“这孩子有多大?”
光悦看了武藏一眼,答道:“大概有二十五岁吧!”
武藏摇头说道:“不对!是二十二岁。”
听到此言,妙秀惊讶地说道:“这么年轻呀!只有二十二岁,简直都能当我的孙子了。”
接着,妙秀又问武藏家乡在哪儿、父母是否健在、跟谁学剑等。
武藏被老尼姑当成了孙子,心底不觉涌起一股暖流,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言语间不禁流露出孩童般的天真。
时至今日,武藏一直在严酷的武学之路上摸爬滚打,一心要将自己锻炼得如钢铁一般坚强,所以他始终没有机会停下脚步享受一下生活。
此刻,和妙秀面对面地交谈,使得他那历经风吹雨打日趋麻木的肉体,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他多么想敞开心扉一吐为快。
然而,武藏却无法做到。
眼前的这对母子与周围环境是多么和谐,就连毛毡上摆放的东西,甚至是一只小茶杯,也能与蓝天碧草合为一体。他们就像翱翔在空中的小鸟一样,自在悠闲。可武藏却觉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更无法像他们那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四
只有在交谈时,武藏才觉得双方没有隔阂,这令他欣慰不已。
不一会儿,妙秀开始望着茶壶发呆,而光悦也拿起画笔,背对着武藏画画。这样一来,武藏也沉默了。他不知该干些什么,只觉得无聊和寂寞。
这有什么意思?这对母子在初春时节来到这里,难道不怕冷吗?
武藏这样想着。在他看来,这对母子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他们是为了挖野菜,也应该等天气暖和些再来。那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能挖到很多野菜;如果是为了品茗,根本没必要将茶炉、茶具大老远地带到这儿,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况且,本阿弥家是望族,肯定有一间十分讲究的茶室。
难道,他们是为了画画?
武藏如此猜想着,目光便落到了光悦宽阔的背上。
他稍微侧了侧身,看了一眼光悦的画,纸上画的跟先前一样,都是一些流水样的线条。
原来,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此时,光悦专心致志地描画着流水的线条。他想借用笔墨将这条河的样貌呈现在纸上,却一直无法捕捉到它的神韵。所以,他不停地画了扔、扔完又画。
哦!看来绘画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武藏忘记了无聊,不觉看得出神。
当敌人站在剑尖的另一端,自己就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与天地合二为一。哦!不对!就连这种意识都消失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击倒对手——光悦大人大概把那条河当成了对手,所以一直画不好。如果他把自己当成那条河,肯定就能画好!
无论任何事情,武藏都下意识地与剑术联系在一起。
从剑的角度思考绘画,他似乎稍有领悟——但他不明白的是,妙秀和光悦为何能如此乐在其中。这母子二人虽然默默地相背而坐,武藏却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在尽情享受着此情此景。这种恬静、惬意的心境,令人不可思议。
看来他们实在闲得慌呀!
武藏下的结论,十分幼稚。
在如今乱世中,竟有人整天以画画、品茶为消遣……我真是没有这种福分。他们一定十分珍惜祖先留下的财富,甘愿过这种安静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
又过了一会儿,武藏有些意兴阑珊。对他而言,懒惰是一大禁忌。
一想到这儿,他就再也坐下下去了。
“打扰你们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穿上草鞋。武藏觉得,自己终于要从无聊中解脱出来了。
“啊,您要走了吗?”妙秀颇感意外。
光悦也轻轻转过头,说道:“一杯粗茶不成敬意,家母诚心想请您品尝,一直认真烹制茶水。所以,请多留一会儿吧——刚才听到您与家母的谈话,想必您就是今早在莲台寺郊外与吉冈门长子比武的人吧?加贺大纳言大人和家康公常说‘战后一杯清茶胜过世上万千’。茶为养心之上品。所谓动由静生……来!我来陪您聊一聊吧。”
五
这里距莲台寺不算太近,光悦已知道自己与吉冈门清十郎比武的事了!
然而,他却能如此平静地谈论此事,真是心如止水呀!
武藏又看了看光悦母子,随后坐正身子说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
光悦非常高兴,说道:“我并不想勉强你。”
说完,他将砚台盒盖好,并压在了那些画废的纸上,以免被风吹走。
这只砚台盒十分精美,表面装饰着黄金、白金和螺钿,闪闪发光、夺人眼目。武藏不由向前探了探身子,仔细端详起来。
砚台盒底部的泥金画十分古朴,将桃山城的奢华景象尽收于方寸之间,做工精巧、令人赞叹。同时,整幅图画还流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高雅韵味,让人百看不厌。
……
武藏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砚台盒。
他觉得这个小小的砚台盒远胜过周围的景致,仅仅是这样看着它,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此时,光悦说道:“这是我的消遣之作,你好像蛮喜欢哟!”
“哦?您还擅长绘制泥金画?”
光悦笑而不答。他看到,武藏对艺术品的兴趣远超过对大自然的兴趣,不禁暗自嘲笑他土气。
武藏并不知道对方的想法,还在自顾自地赞叹道:“真是巧夺天工呀!”
光悦说道:“这个砚台盒中配图的和歌字,出自近卫三藐院大人之手,是他亲笔写的。也可以说,这个作品是我们两人共同完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