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这是哪位神仙大能立下的规矩?(第1/2 页)
对于这场肉搏战的失败,阮齐破防了。
“两千人!咱们人数明显比他们多!居然打不过他们!那是肉搏!是肉搏!人多打人少!居然打不过!混蛋!一群混蛋!一天到晚就知道吃饭!除了吃饭你们还会干什么?!”
阮齐把溃退回来的七个军官一顿臭骂,当场解除他们的职位,赶去做大头兵,然后继续组织人马准备再战。
而山丘之上,战胜的兰芳军也并不轻松。
聂方良整顿军队,发现一段时间的作战之后,兰芳军已经战死了八十一人,还有三十多人受到重创,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战斗减员十分之一还要多,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枪支故障率也会不断提升,虽然士兵们都掌握了临时整修枪支的技术,但是有些损坏不是能简单修好的,需要更专业的设备。
如果赵学宁不能及时赶来的话,那么情况会很糟糕。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如果只有他们这一千人的部队,聂方良敢肯定,他绝对能顺利突围,这支西山军无论如何都留不下他,但是他们不能离开,否则这八千多华人难民就是砧板上的肉。
赵学宁交给他的任务是拯救同胞,这是兰芳军队此战的使命。
当年军队集训的时候,赵学宁曾对他们说过,为什么以前的军人为百姓所不齿,以至于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就是因为当时的军人很堕落,没有使命感和荣誉感。
当时的军队都只是权贵高官豢养的爪牙,所为的只是保障权贵和高官的利益,从来没有保护过老百姓,老百姓能喜欢他们吗?谁愿意把自家好男儿送去当爪牙?
但是我们兰芳军人不一样,我们兰芳军人的最高使命就是保护兰芳共和国和兰芳国民,我们兰芳军队是兰芳国民自己的军队,都是自己人。
而且,军人要有使命感和荣誉感,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护国民于水火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这才是能受到拥护和尊敬的军人。
最初,聂方良浑浑噩噩,对于赵学宁所说的这一切不太在意。
但是之后数年的实际经历让聂方良发生了改观,以至于他深深的认同了这一点,成为了一个有着强烈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军人,他决不能容忍自己失去使命和荣誉。
尤其是现在,他正在保护一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免遭屠戮,这是无比正义和高尚的行动,于是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绝不退缩。
军队休整期间,被保护着的当地华人难民们感慨万千。
这年头,大家讲究一个乡土情,没有广泛的民族意识,基本上只把乡里乡亲的当作自己人,其他地方的稍微远一点的,别说自己人了,不为了土地水源打起来就算不错了。
广东和福建从清中前期人口大增长开始,人地矛盾就不断加深,这也是大量广东福建人渡海至南洋谋生的内因之一,由此引发的农民对土地和水源的争夺也是这個时代的一大特色,乡村械斗这种事情屡禁不止。
所以可能明明是老乡,但彼此之间因为出身不同村落、宗族,所以彼此之间便有着深仇大恨,老乡见老乡,不互相捅一刀就算不错了,遇到危险还出手相助?
想得美哟。
所以,让他们感到十分惊奇的是,除了大家伙儿自己组织的自己的自卫武装,他们从未见过一支愿意保护老百姓、把老百姓护在身后、自己往前冲的军队。
自己人保护自己人那是理所当然的,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外人舍生忘死的保护他们,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了。
其实一开始,这些华人难民们对这支来历不明的军队也是很担心的,兰芳他们都听说过,但是大家非亲非故,你突然冒出来救我们,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是不是要把我们骗出来杀掉?
还是要把我们卖到什么地方去?
也就是出海的这些华人多是广东、福建两地人,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再加上大家伙儿已经没什么东西吃了,继续缩在这里只能饿死,这才横了一条心跟着一起走。
反正留在这里也是死,跟着走,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碰碰运气呗!
然后他们还就真的运气爆棚,走上活路了。
这些士兵一个个纪律森严,对他们秋毫无犯,什么东西也不向他们索取,不仅如此,还拿出自己的水和食物给他们垫肚子。
遇到有人受伤,军队里的医护兵还会给他们进行简单的处理,说话也是和声细语,一点也没有盛气凌人的样子。
凶神恶煞的大头兵大家见多了,拿着刀换身皮就感觉超脱于人世间了。
那么和蔼的士兵,大家伙儿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重要的是,到了这个危急关头,这群兰芳士兵不仅没有丢下他们逃跑,还把他们保护起来,自己和那群西山贼兵血拼,人少对付人多也巍然不动。
这强悍的战斗力和保护他们的决心,使得华人们受到极大的触动。
这些兰芳士兵是真的在用生命保护他们。
人心都是肉长的,眼见如此,谁也不能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于是在几个老人的带动下,山丘上的华人们纷纷出动。
有食物的拿出自己藏起来的食物给兰芳士兵吃,藏有药物的就拿出自己私藏的药物交给兰芳的医护兵,人群中的大夫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有处理伤口的经验,帮着兰芳医护兵一起处理伤口。
人群中几个有些德行威望的老者一起找到了聂方良,表示他们愿意帮助聂方良一起对抗西山贼兵,老胳膊老腿打不动了,但是他们当中也有青壮男子,可以参战。
人数多起来,倒也未必就怕了那群西山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