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惺惺相惜(第2/2 页)
李素对付糜竺,也是一样的手法,要让他身边的有钱人,都人手一卷《孝义录》,这样糜竺就会忘记思考“穷人是否也知道刘备的事迹”这个问题了。
“多给糜竺身边的人一些酝酿时间吧,我先去拜访鲁肃,把糜竺晾那儿、饱和信息轰炸几天。”李素一路上调整着自己的策略,行到下相时,已然做出了这个决断。
……
月21日,与毋丘毅分开后的第九天,李素一行二十三骑,安然策马赶到了东海曲阳县。
曲阳全县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与周边各县连成一片,沃野数百里——就是靠海的地方稍微有点盐碱地。
后世的盐城大部分地区,如今还是大海,黄淮诸河夹带的泥沙,每年会把苏北的土地面积,往东扩张上百丈。未来一千多年里,能从黄海里凭空长出足有1度经度宽的国土。
这种地形,自然是土地松软平整,灌溉也极为便利,是汉末徐州难得的粮仓。
“这地方光论种田水平,还是富庶啊,难怪出手阔绰。”李素看着茁壮的麦苗,点头赞许。
一行人问明路径,就直奔鲁家庄而去。
路上的乡农,听李素问的是鲁家,都对其仗义济困赞不绝口。连原本对这种素未谋面土豪不太感兴趣的关羽和典韦,听多了之后,也隐隐然对鲁肃生出几分敬意。
“如此乱世,竟然还有豪强不是趁机兼并贫农土地,反而卖地换钱粮周济穷人,真是罕见。”关羽想起自己老家那些被他杀了的大户,颇为感慨。
又走了半个时辰,鲁家庄已到眼前。李素放眼望去,旁边的庄户严整清净,比这乱世里其他地方看到的佃农显然要好过一些。
这一片田连阡陌,起码有数百顷,要种这么多地,佃农也得几百户,看来是本县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了。
走到庄前,李素礼貌让人通报。
……
鲁肃虚岁十六,四岁就死了父亲,家中又无伯叔,便从小跟着祖母和姑姑一起生活。五年前,祖母也过世了,家中只有他母亲和姑姑,当时他还过于年少,庄子的事儿就由入赘的姑父打理。
最近两年,鲁肃算是勉强成年了,姑父作为外姓人,才把管理权重新交给他,鲁家仗义疏财周济穷困的名声,也是近两年才涨起来的。
这天鲁肃正在读,读的也正好是新买来的印刷版《尔雅》和《孝义录》——《论语》他没买,因为家里手抄版的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浪费钱。
他的僮便进来通报:“少君,庄外有一伙官兵到来,为首者自称是幽州别驾李素,还说是奉朝廷钧命赴广陵郡募集丹阳兵讨贼,路过特来求见。”
鲁肃一愣,刚要卷起卷轴,忽然想起什么,往卷轴末尾扫了一眼:“幽州别驾李素?怎么跟著述《孝义录》的这个李素同名?不过李是大姓,也不奇怪,但都是幽州人……快请!”
出于好奇,鲁肃立刻整理衣冠,亲自出迎。
刚走到门口,鲁肃又被来人的形象微微震慑了一下。
原来,李素一行二十三骑,每匹马的马脖子上,都挂了整整齐齐三颗石灰腌制好的人头!加起来就是六十九颗。
人头上还缠着黄巾,不过这些黄巾实际上是李素造假的——原本这些山贼,并非人人都裹黄巾,李素又嫌弃死人头缠的东西肮脏容易有病菌,所以全烧了。
他是在彭城的时候买了一匹黄麻布,把人头腌好后,重新扯了几十条干净的新黄布伪造上去、再杀一只鸡染鸡血做旧。
至于鸡当然是被李素吃掉了。
看着这么一伙官兵出现,鲁肃顿时觉得一股凌厉气息扑面而来。
“这些官兵跟往常看到的混日子的不一样!都是真豪杰!”鲁肃心中瞬间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连忙深吸了一口气,“敢问阁下可是曾任宗正府属官的李素?这卷《孝义录》可曾读过?”
“原来鲁贤弟还读过愚兄所著之,那还真是有缘。”李素在马背上谦虚道。
“不曾想竟是伯雅兄光降,使寒舍蓬荜生辉,快请快请!伯雅兄所事迹,某早有耳闻,近日又亲得此拜读,使人热血沸腾,恨不能如刘良乡那般救国救命,孝义两全。”
(注:刘备官职为良乡县令,这一信息如今已传遍天下,所以鲁肃以刘备官职称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