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不过,但是可以加入啊(第1/3 页)
总体来说,这次测试的结果非常圆满。
大家一致认定这款枪械将大大提升兰芳军队的作战能力,乃至于对于战争的形态都会有一些影响。
至少现在已经有第四兵团的军官向赵学宁提出如果军队全部装备这款枪械,那么完全可以不在战场上射击的时候给枪提前装上刺刀。
因为距离太远,敌人冲过来需要时间。
为了确保射击精准率,等敌人冲到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的时候再安装刺刀准备作战也完全来得及,之前关于是否安装刺刀的争论,到这里,可以结束了。
还有一些军官大胆的提出设想,认为如此高效且精准还有超远射程的武器一旦出现,对方结阵的步兵能否在抵达有效射程开火之前坚持不被兰芳的超远射击打崩掉,也是一个问题。
很有可能,手持滑膛燧发枪的敌方士兵在没有抵达一百五十米有效射程的情况下,就会被兰芳一轮又一轮超远距离射击给打到崩溃,或者干脆全部被打死。
他们是列阵过来的,排得整整齐齐的,纯粹就是战场上的活靶子,都不怎么需要兰芳的士兵们精确瞄准,知道一个大致方位就直接开枪吧!
对此,赵学宁表示认同,但表示还是需要大量数据支撑,测试还要继续下去。
接下来的数日,兵工厂赶制出了一百支民安式线膛击发枪,赵学宁又从第四兵团调来了一百名熟练射手进行试射,好让工业部的专家们对这款枪械进行全方位的测评。
于是大家陆续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大部分都是正面意义的,但也有少部分负面的结论。
比如软铅弹的质地柔软,子弹容易变形,对于没有穿什么护具的士兵杀伤力很大,但是如果面对穿了甲胄的士兵,在较远的射击距离上,杀伤力可能不尽如人意。
比如欧洲国家有一些骑兵是装备各式甲胄的。
如果兰芳军队未来面对了这一类骑兵,则不能指望民安式击发枪能在最大射程范围内给他们带去太多的麻烦,虽然麻烦一定会有,但以骑兵的速度来看,也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会让他们完全崩溃。
所以这款枪械并不能如同某些激进派研究人员所说的,可以开启淘汰火炮的步伐,火炮还是必须的,尤其是发射葡萄弹的野战轻型火炮,其优秀的机动性和巨大的杀伤力是无法替代的。
任何甲胄在火炮面前都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就是雷汞对枪支的腐蚀作用。
在数日的使用测试中,测试人员发现雷汞对枪械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清理的话,就会让火口和通火道乃至于枪管内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枪械的击发。
对于前一个因素,赵学宁不是很在意,他本来就没指望能够在装甲部队出现之前彻底淘汰掉骑兵,骑兵的优势和生存能力之强,贯穿古今,人马结合的威力就是那么大。
但是只要枪械不断进步,战争方式不断进步,或者说装备的火炮和火枪足够多,那么再怎么身穿重甲的士兵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除非对方有高达。
对于第二种情况,赵学宁则要求研究人员给出切实可靠的对抗腐蚀的办法,竭尽全力延长枪械的使用寿命。
这种枪械制造起来难度大,成本高,如果使用寿命不够长的话,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当然,腐蚀是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
所以赵学宁也给工业部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在制造枪管和拉膛线的方面革新技术,研究更新更好用更便捷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以此对冲掉腐蚀带来的损失。
只要我生产的足够快,生产效率足够高,腐蚀的速度就追不上我!
这一点,赵学宁还是有信心的。
民安式击发枪的成功研制让赵学宁极为兴奋,尽管现在还没有量产装备军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畅想这款步枪全面列装部队之后,兰芳军队会占据多么大的优势。
准确来说,排队枪毙时代的逐渐远去,就和击发枪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尤其是线膛击发枪的量产列装,逐渐让散兵式作战和堑壕式作战成为可能。
原先需要依靠密集阵形来维持火枪的杀伤效率,但是随着新式枪械的装备,射击精度的巨大提升让密集阵形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性,近距离对射、排队枪毙和刺刀冲锋决胜的作战形式随着枪械射程与威力的不断提升而渐渐成为历史。
到后期,刺刀虽然依旧是军队的重要装备,没有被淘汰掉,但是燧发枪时代大规模刺刀对拼决胜的战例是越来越少了。
比如二战时期,基本上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有大规模拼刺刀的战例记载,欧洲战场上则很少有类似的记载。
而在眼下,兰芳军队的主战武器依然是燧发滑膛枪,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個格局不会改变,所以战法还是要维持下去的,一直到民安式击发枪能够稳定量产为止。
不过,当前阶段无法稳定供应不代表当前阶段无法供应。
所以赵学宁直接要求工业部赶制一批民安式击发枪给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的线膛枪营装备一下,让他们在实际战场上予以应用,正好也能提前为列装积累足够的实战数据。
由此,兰芳军队开始了武器换装的过程,而赵学宁也扬帆起航,返回了暹罗。
等他抵达暹罗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朱接已经把事情办完了。
他成功的将阮福映诱骗到了自己目前的根据地边和府,然后将阮福映身边的护卫力量全部绞杀,一群忠诚于阮福映的部将被朱接全部斩杀,随后,朱接把阮福映送到了吞武里。